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典型经验

典型经验

【基层党建工作案例】大兴调研之风,提高科研水平—公管教工党支部调研实践案例——公管教工党支部

案例摘要:当前全党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热潮,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提出“大兴调研之风,提高科研水平”的总体思路,以“真调实研、以调促研、调研相长”的工作方法持续推进工作。先后与东丽、津南等五个区县及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调研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声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在高校推广的“大兴调研之风,提高科研水平”的典型实践经验。

一、背景目的

2023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朴素务实的提法,为高校科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了切入口和着力点。

经管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积极响应党的这一号召,围绕《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方法,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规划部署。提出“大兴调研之风,提高科研水平”的总体思路,并在总结和凝练已有调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真调实研、以调促研调研相长的工作方法。强调要进一步拓展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切实发挥好支部团队“科研库”、“智囊团”的作用,提供高质量的资政服务、学术论文等,积极回应基层群众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主要做法

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有着深厚的调研传统,并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开展调研活动。近年来支部成员先后赴津南区、东丽区、河东区、塘沽区、开发区等多个区县、多次开展各类主题调研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这些调研活动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校地党支部联建共建

党建引领,为调研植入前置“信任”。调研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拿到真材料、真数据”,这依赖于调研双方的信任基础和共同目标。而“党建引领”恰恰是打开双方信任之门的钥匙,同时也是双方共同奔赴的目标。因此,将党建与调研紧密结合是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的起搏器。党建引领渗透在公共事业教工党支部的每一次调研活动中:“大手拉小手 环保进校园的专题调研是与东丽区教育综合保障中心党支部、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党支部联建共建完成;“推进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是与津南区党委共建完成;“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专题调研是与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党支部、财务管理学生第二党支部联建并与清谷社区党支部共建完成;“以智促治 共促共建”专题调研是与河东区中山门东里党支部共建完成。



支部联建共建,丰富调研形式与内涵。联建共建让调研互动更鲜活、更充分。在清谷社区调研中,两个学生党支部的青年党员们,在工作之余自发组织起来,为大家唱响“红歌”,增进了共建双方的情谊,丰富了调研活动的内涵。在东丽区“大手拉小手 环保进校园的调研中,学生党支部更是作为主力军,承担起了重要任务:如他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不同特点,制定了多套垃圾分类宣讲方案,利用PPT展示、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孩子们进行参与式互动与师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为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贡献了青年力量

image.png



(二)以科研平台为依托,聚焦基层党支部难点痛点

1.依托重点科研平台,规划专题调研项目。公共事业管理系在孙振清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天津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相关研究在相关领域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因此,公共事业管理党支部在规划和开展调研工作时,会紧密结合孙振清教授的科研课题,力争让调研效能发挥最大化。津南区“大手拉小手 环保进校园“推进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等专题调研都是围绕孙振清教授碳中和、绿色发展等科研课题展开的。同时,公共事业管理系还有景朝亮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清谷社区和中山门社区的专题调研就与景朝亮副教授团队的基层社区治理密切相关。

2.聚焦基层难点痛点,积极推动调研相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开始于精准的研究问题,而好的研究问题一定来源于“原汁原味”的群众实践。越是基层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每一次调研都会走到一线工作者身边、走到群众中去,参与式了解基层工作真正的难点和痛点。比如最近一次支部在中山门东里社区的调研,就召集了社区内五个社区书记来座谈。团队用两个多小时时间,认真听取每一位社区书记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些问题很小,诸如电动车总要上楼、垃圾桶无处安放等等,社区书记都觉得和专家说这些是不是太不值当,但是支部团队一致认为小问题只是小切口,小切口背后是基层治理的普遍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只有重视这些小问题,才能深入分析大问题。调研就是要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


image.png










(三)以党性培育为核心,推动样板党支部高质量发展

3.真调实研,从“身入”到“心入”。公共事业管理党支部在基层调研中逐步做到了从“身入”到“心入”。走到一线、走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不断经历的调研实践也促进支部党员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摒弃了假大空的研究作风。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党性修养,是推动党支部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4.勤勉坚守,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调研。在党支部共建的基层调研实践中,公共事业管理党支部得到最多的评价是“勤勉”。支部党员每次调研都在指定时间前全部到位,而且每次开展调研,无论是假期还是休息日,所有党员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在每次调研过程中,大家也都不辞辛苦,挨家挨户去做访谈、发问卷,耐心听完每一位群众的埋怨、倾诉和吐槽。下一步,党支部还将与更多社区党支部建立共建关系,不断将调研延伸到群众更需要的地方。



image.png




三、成效反响

多年持续不断的调研实践,为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科研成果方面。近年来,基于调研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研究——基于京津汉乌四市的调查》;孙振清教授团队基于津南区调研,撰写完成的《天津市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作为智库成果报天津市社科联;基于京津冀绿色发展调研,支部老师指导完成的本硕毕业论文30余篇,2篇获得校级优秀论文;支部老师基于调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10余篇,发表在CSSIC等高水平来源学术期刊。

在社会声誉方面。基于东丽区调研的“小手拉大手 环保进校园”系列活动“东丽区融媒体中心”、“今晚报”、“天津东丽教育”、“天津市东丽区教育综合保障中心”等多方媒体宣传报道,为垃圾分类的普及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共建关系方面。党支部共建其实就是交朋友,这些年因为长期调研,公共事业管理教工党支部与各级地方党支部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当社区接到紧急任务,手头缺人的时候,公共事业管理党支部会派去能干的学生党员火线支援;当学生们有志愿服务和实习需求的时候,基层党支部二话不说纷纷接纳。除此之外,公共管理教工党支部也充分发挥高校教学育人优势,不定期为社区举办专题宣讲,针对性指导解决社区工作者的学历提升、社区居民的高考志愿以及社区大学生暑期的计划安排等各类服务。用真诚和务实构建互融互洽的共建关系。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高校大兴调研的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亟需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大兴调研无疑是党建与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一系列高校工作最佳的结合点。

调查研究始终是我们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共事业管理党支部成员,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新的时代背景下党肩负的光荣使命出发,充分认识和加强调查研究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党建引领作为高校大兴调研的排头兵和冲锋号,为调研的深入开展和急难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兴调研是高校科研的必经之路

大兴调研不仅仅是党的实务工作的法宝,同样也是党领导下的高校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工作的“法宝”。

一方面,科研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书中得来终觉浅”从文本中得来的问题,终究是简单僵化的,而从“田野”中发现的问题,则是新鲜的、具体的,以这类问题为导向,才能完成经得起推敲的科研成果。闭门造车和空中楼阁都不会产出好的科研成果,高校科研工作者不应是无足之鸟、书斋学究,而应是行走在群众中的共情者与同路人。因此,关心实际问题、回应群众需求,应是高校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另一方面,科研要回应实践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只是开始,回应问题才是目的。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建议,是科研工作者所擅长的。这些科研工作方法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可以对基层工作出现的瓶颈问题、淤堵问题和紧迫问题给予科学理性的分析和研判,为基层实务工作者联结“外脑”,能回应基层群众的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