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深挖教学内容,信义忠诚彰显思政元素
高音
一、课程简介
《国际物流》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国际物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日趋成熟的理论及基础知识,包括国际物流的发展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等,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对国际物流主要功能的业务操作(采购、包装、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货物的通关、运输与保险安排)、国际物流主要形式(铁路联运物流、海运物流、空运物流、集装箱和多式联运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技能掌握,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熟悉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把握国际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全面掌握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国际物流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国际物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在国际物流中,通过适当控制和科学组织,促进物资或商品的合理流动,使国际物资或商品的流动路线最佳、流通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益最大。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培养学生怀忠诚、讲信义,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引领作用。具体如下:
1.大国情怀,心怀天下。关心国际形势,厚植基础知识,公忠为国,爱国爱民,秉公去私,以攻克私,崇德重义,修身为本,进一步实现家国的和谐统一。
2.信义忠诚、职业素养。掌握国际物流作业中的各项操作技能,提高公平、爱国、敬业的专业素质,忠实履行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培养“遵守程序、业务规范、办事诚信”的职业素养。
3.关注国力,实力爱国。引导学生引领国际视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等素养。
(二)明确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国际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对我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具体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国际物流主要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在国际物流作业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挖掘思政内涵,从育人角度进一步开发课程价值,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对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结合,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增强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根据课程的内容深入挖掘和积累思政元素,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找准思政内容的融入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采用合适自然的教学方法展开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本课程采用杨长春、顾永才主编的 《国际物流》 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与思政内涵的有机结合点,如下表1。
表1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点
教学内容 |
思政元素 |
思政内容切入点 |
国际物流概述 |
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 |
通过播放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
国际物流运输 |
大国情怀,心怀天下 |
通过播放“一带一路”、“八纵八横”、“智慧港口”等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和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家国天下的情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
国际货物通关 |
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
通过讲解海关的工作职责以及我国进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的通关模式,让学生理解我国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规定和基本的通关程序,掌握通关技能,培养“公平、爱国、敬业”的专业素质;在实操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任务时要精益、专注,强化工匠精神。 |
国际物流的出口业务流程 |
创新意识、团队意识 |
采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出口物流的模拟训练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方案设计的创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
四、结语
《国际物流》课程从教学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思政改革,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高等教育初心,从多层面多角度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坚持立德树人,深挖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的有机结合点,打造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