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工业工程教工党支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思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搭建就业育人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向毕业生敞开大门,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媒介,加强就业指导精准推送岗位,多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从而在推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背景目的
工业工程教工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6名。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头连着国家社会,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稳住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既是就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学校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工业工程教工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千方百计促就业,一心一意为学生。
二、主要做法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是疫情开放以来的学院促进就业的第一年,是工业工程专业调整到经济与管理学院就业的第一年。为了打响第一站名声,支部书记郑辉同志严格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和部署,率领支部同志、工业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严阵以待,千方百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在本学期初始,支部王浩同志、韦波同志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在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平台,顺利与长城汽车、爱玛电动两家大型企业签订就业实习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对口的实习机会、就业机会。
支部一直高度重视毕业年级的就业情况,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便利。郑辉、韦波同志从往届学生获得SEW、中芯国际、爱玛电动企业的内部推荐名额,帮助3名同学签得三方协议。王浩、张红霞通知带领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校招活动,积极为学生出谋划策。金秋、王浩等同志走访宿舍,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就业压力。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学院领导支撑下,组织学生走访爱玛电动企业,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此外,教研室老师们为学生转达各类优质企业的招聘信息超过100余条,为学生悉心解答超过500余次。即便是在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支部教师总是关心学生的就业状况、指导学生在学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三、成效反响
在支部同志和教研室专任教师的全员参与下,通过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灵活就业和实习等多方式下,19级毕业年级学生高质量就业消息频频传来。4月中旬,考研上岸的同学多达11人,上岸率超过20%。高质量就业率从学期初期5人左右,到学期末20多人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其中包括1名公务员上岸同学,整体高质量就业率接近60%,加上其他就业形式就业率接近100%,今年就业任务圆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支部同志上下一心、千方百计促就业付出的努力,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经验启示
(一)拓宽渠道,促进更加充分就业
学校应充分拓展市场化岗位资源,建立区域性、行业性招聘机制,搭建起高效招聘平台,构建敏捷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招聘不间断、服务不断线。
(二)树立就业榜样,开启就业新征程
邀请毕业生就业典型,帮助学生理解职业定位,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针对家庭困难学生,为困难家庭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至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
(三)开展帮扶,激发就业创业活力
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对有意愿、有能力创业的毕业生精准开展创业培训,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资源对接、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自主创业补贴等资金支持。